大连空管站技术保障部拉高加固西山、南山雷达站传输线缆
经过评审,共有516个示范项目脱颖而出,占全部申报项目的44%,投资总额逾1.17万亿元。
环保PPP项目规模超万亿与之相对应的是,截至2016年6月30日,财政部两批示范项目232个,总投资额8025.4亿元,其中执行阶段项目105个,总投资额3078亿元,落地率达48.4%,与3月末相比,项目落地呈加速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贵州在内,山东、四川、新疆、北京、江苏、河北等十余省市区也出台了PPP奖补政策。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开发性金融资金、中央拨付的各类环保资金等将优先支持环境保护PPP项目的实施。2016年4月,环保部发布了《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将积极推进PPP模式。与此同时,随着政策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强,国企及上市公司已经成为PPP的主要参与者。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开推介传统基础设施PPP项目1233个,总投资约2.14万亿元,涉及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保、农业、林业和重大市政工程等七个领域。而环境保护部职能主要侧重于末端监管,市政公共服务行业主管部门是住建部。
不得不提的是,在105个落地示范项目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9个,占9%,数量上仅次于市政工程类项目。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继续推进特许经营等PPP模式是稳健务实的。令人堪忧的未来农谚说: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10月16日,在南京举行的2016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主会场活动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马文森指出,要实现到2030年全球零饥饿的目标,就必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10%~11%的温室气体排放是由于森林砍伐和拓荒。用科技力量应对气候变化吴德显的合作社靠无人机从天上撒农药,靠大农机进地追肥,靠水渠灌溉稻田,减少了损失。2016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启动现场 国家粮食局供图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到2050年,全球粮食产量需要增加约60%,才能满足全球近90亿人口的粮食需求。
粮食减损增效成效显著全球1/3以上的粮食是被损失和浪费掉的。单干的人家错过了农时,连肥都没追上。
这也意味着通过一系列行动,在粮食成为最终产品和进入零售环节之前,减少粮食损失。离收获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玉米棒子看着挺大,掰开一看,籽粒不饱满。同时,农业不仅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影响着气候,全球20%~25%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农业。我们还致力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探索社会化气象为农服务,智慧农业气象服务,面向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的气象服务。
近半个多世纪,全球极端气象频繁发生,到2015年全球严重干旱地区面积比例升至14%,2016年前6个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半年。中国气象局致力于完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与涉农、涉灾部门共建共享7.8万个气象服务站、15.3万块电子显示屏、43.6万套高音喇叭,全国气象信息员达76.7万名,实现了预警信息进村入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明从2000年开始研究玉米播种机。气温每上升1℃,粮食产量将减少10%。
据介绍,国家粮食局采取了多项措施实现粮食减损增效。意思是农历五月旱,能下地除草撒药,进行田间管理;六月涝,有利于庄稼灌浆。
有了粮仓在手,我们再也不怕下雨下雪没地储粮食了。大豆多是三个粒,四个粒的非常少。
相关技术在东北黄淮海7省区推广,累计增产80多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和甲烷排放量的78%是来自于畜牧业。大力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截至2015年底,共为全国26个省(区、市)农户试点配置了近1000万套标准化科学储粮装具,使这些农户的储粮损失率平均下降6%,每年为农民减少粮食损失23亿斤、实现增收25亿元以上。到21世纪末,会导致热带和温带地区的主要作物产量减少,而预估的粮食需求到2050年则每年将增加10%以上。加强新仓建设和危仓维修改造,粮食仓储损失率平均下降3%,截至目前,共新建仓容1450亿斤,维修改造危仓老库2460亿斤,粮食收储能力大幅提高,安全保粮效果明显增强。19512012年间,全国地表平均气温升高1.38℃,平均每十年升高0.23℃,几乎是同期全球的两倍。
2012年研制成功,能实现一次性推茬、清垄、播种,同时可以深松土地,实现小双行播种,增加玉米播种密度。修建了2个泵站、6000米干渠、2万米支渠,引黑龙江水灌溉农田。
目前我国包粮运输主要集中在粮食铁路运输,特别是北粮南运跨省粮食铁路运输,占粮食铁路运输总流通量的60%左右,普遍存在机械化程度低、作业效率低、流通速度慢、人工劳动强度大、粮食损耗严重、物流成本高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粮食运输。气候变化还可以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传播,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这对于到2050年全球粮食增产60%而言,是一个令人堪忧的现实。每年因气象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500亿公斤,其中旱灾损失最大,约占总损失量的60%。
农业科研工作者也在行动。着力改善运输设施设备,积极协调交通、铁路等部门,大力推广散粮汽车、内河船舶等新型专用运输工具和散粮成品粮集装箱、面粉散运专用车等集装运输装备及配套装卸设施,大力发展原粮四散运输,粮食运输损耗率平均下降了2%。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为了在气候变化中争取主动,我们投资4000多万元,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整土地2万亩,完善电力设施。
19802014年间,我国沿海海平面以每年3毫米的速度上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7毫米。在黑龙江,孙吴县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了玉米3万亩、水稻2万亩、大豆1万亩。
全国已布局建设了65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并实现信息化传输,还建成2175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1895个农田小气候观测站、70个农室站,研发推广了60多项农业气象新技术。合作社理事长吴德显告诉记者,今年那里的气温忽高忽低,而且老天爷把旱涝搞反向了。
区域性高温、干旱、暴雨洪涝事件增多,登陆台风偏多偏强,冰川退缩加速,中东部霾日数明显增多。世界最贫困群体中,有许多是农民、渔民和牧民,他们在遭遇气温升高和频繁的气候灾害时受冲击最大。
马文森指出,今年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侯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这是在落实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的前提下,很好地回应了气候变化问题。换言之,在应对和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方面,农业可以成为一种解决方案,更具适应力,有更高的生产力,更加可持续。许小峰认为,若从长周期来看,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大,对粮食生产的规划布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应对、水资源的利用、病虫害防治、有针对性的科技研发等方面都会产生诸多影响。造成损失的根本原因是农户储粮设施简陋、储粮条件差、缺乏科学储粮技术。
极端气候导致全球小麦平均每十年减产1.9%,玉米减产1.2%。进入伏天以来,连续50天没下雨,人少地多,浇不过来啊。
根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农户储粮损失最严重的为东北地区,平均约为10.2%;其次为西北地区,约8.8%;长江中下游地区约7.4%;黄淮海地区约5%。面对气候变化,科技正在显现出巨大的力量。
与会专家指出,面对不断变化的气候,在不损害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让农业以可持续的方式确保生产力和适应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加快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目标。近60年来,冰川面积退缩高达10%以上。
评论列表